南昌停車棚來來往往的居民紛紛點贊嗎
南昌停車棚“這個車棚建得好,扎實!”8月8日一早,*市青山區工人村街道青和居社區西區一棟附近,路過新建的電動車停車棚,來來往往的居民紛紛點贊。
“小車棚解決大問題。”青和居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介紹,在省委國安辦的支持下,社區東區、西區各建了一個車棚,可以停80輛到100輛電動車,居民電動車停車、充電的難題都解決了。
6月初,省委國安辦黨員干部下沉青和居社區,開展“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
“察民情、解民憂,**要走到居民中去,聽聽大家的想法。”省委國安辦相關負責人帶領機關黨員干部一次次走進樓棟聽取居民意見,邀請居民代表參加懇談會。
“電動車越來越多,車棚不夠用。”偶遇現場走訪的省委國安辦常務副主任*倫,家住西區一棟的居民*反映。
過去,居民喜歡把電動車停在家里。“現在,大家都明白,停在樓道、家里都有**隱患。”*說,社區在樓棟入口處設立了U型樁,禁止電動車上樓。這樣一來,地面停車棚*蠻緊俏,一些電動車找不到停車位,只有隨意停放,既影響出行也不**。
南昌停車棚在接下來的走訪中,不少居民提出了同樣訴求。行走在小區,10多個車棚停得滿滿當當,一些汽車車位也被電動車占用。
“建停車棚,可行!”深入調研后,省委國安辦決定,支持青和居社區在東區、西區各新建一個電動車停車棚。
車棚建在哪?如何建?“車棚建好是給居民用,他們的需求*重要。”建設啟動前,省委國安辦和社區再次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建議。
“棚子搞扎實點。”“*好能充電。”“距樓棟近一些……”合理建議,照單全收。
“好快!不到一個月,車棚*建好了。”細心的*一直關注建設進展,她掰著指頭算,從提議到建成,只花了22天。
對建在家門口的車棚,*和街坊們滿心歡喜,商量著配合社區、物業一起管理維護好。
“再過幾天通了電,居民*能用了。”青和居社區黨委副書記*說,省委國安辦還打算把車棚打造成國家**宣傳陣地,讓“暖心”車棚發揮更大作用。
小區里只有非機動車停車位400余個,車位嚴重不足。“電馬兒”上樓充電、飛線充電等現象特別突出。為了“爭奪”停車位,車主間時不時發生矛盾糾紛。由于停車不規范,小偷也經常光顧。無處安放的“電馬兒”成了居民*頭疼的事情。
南昌停車棚居民有需求,社區有回應。*社區以黨建為**,圍繞*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項目,針對小區非機動車停車位不足的情況,協調新居小區管委會籌備組多次召開會議,征集居民意見,大家對改擴建停車棚的愿望異常強烈。可是,巨大的改擴建經費難到了大家。
為此,社區多方籌措,擬引進第三方公司對小區停車棚改擴建進行投資,而第三方公司考慮到投入成本和經營年限等因素,擬將停車費報價為每月50-60元。“如果停車費漲價,居民肯定不樂意,但是第三方有大投入,想盡快收回成本我們也能理解。”*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說,為了降低居民的停車成本,又能讓第三方公司樂意投資改建,社區經多方聯系、反復溝通,先后洽談了4家公司。*終,通過加長第三方公司在小區的經營年限和提供后續服務等方式,確定了一家有實力的第三方公司對半邊街新居內的3處停車棚進行改擴建。而對于非機動車停車費的收費標準則限定在每月25元,不額外增加居民的停車經濟負擔。
為防止部分居民上樓給電瓶車充電造成**隱患,第三方公司還對小區54個單元的電梯加裝了智能阻車AI裝置。電瓶車一進入電梯,*無法啟動電梯運轉,**了非機動車上樓的重大消防**隱患。現在,小區電瓶車停車秩序煥然一新,得到了居民們的一致認可。